蒙娜丽莎集团今年共投入4600万元用于西樵总部的综合整治,其中1500万元用于厂容厂貌改造,另外3100万元全部用于节能降耗、治理污染的技术改造。
蒙娜丽莎面积巨大的原料堆场,原来是露天的,一到下雨天,至少3%的陶泥被雨水带进下水道,现在加盖屋顶,改为封闭式。“别小看这3%。以每年消耗50万吨陶泥、每吨70元计算,一年可节省105万元。”蒙娜丽莎集团董事 张旗康说。
喷雾塔排出的高温废气,以前直接排向天空,现在被用来给水加热,热水又被输到球磨机。对比以往使用冷水时,球磨机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研磨一定量的原料,以前需要14小时,现在只需11小时,球磨机因此节省了3个小时的电耗。
类似的节能降耗减排措施还有不少。比如:窑炉燃烧系统通过改造实现节能11%窑炉余热被循环用于瓷砖干燥喷雾塔改造,不仅实现粉尘的回收利用,还大大降低了空气污染。
几千万的技改投入,不可能在一两年内收回成本,这也是不少陶企不愿意加大环保投入的重要原因。现今消费需求下滑,企业更是不敢投资。张旗康对此表示,节能减排不仅是应对当前困局的应急行为,更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长期投资。“活下去,是企业过冬最好的战略。‘储粮过冬’,减少长线投资,成为行业共识。但即使今年能捱过去,明年怎么办?后年怎么办?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这样一个阶段进行调整提升,把根基打好。”
超薄瓷板节约75%材料
陶瓷企业要做到节能减排,并不只有生产工序的改造挖潜这一手段,产品的创新同样大有可为,而且意义更为深远。“为什么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各种因素并没有打败意大利、西班牙的陶瓷企业,反而他们活得越来越好呢?”张旗康认为,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不断自我提升,不断进行研发创新。
实际上,目前国内很多陶瓷企业都开始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重点多放在瓷片表面的花色、图案的创新上,而蒙娜丽莎公司则在2006年初开始,就另辟奚径,把产品的创新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结构创新上,投入4500万元,研发大规格超薄瓷质板材。
2007年3月,蒙娜丽莎陶瓷公司研发的超薄瓷板通过了当时的国家建设部组织的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根据测试,与同等面积的传统陶瓷相比,超薄瓷板节约材料75%,综合能源节约59%,减少酸雨物质(二氧化硫以及温室气体)排放69%。
对于中国陶瓷行业来说,这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按照有关专家估算,未来国内即使只有10%的超薄瓷质板取代传统产量,也可以少用柴油40万吨以上,少用电8亿度以上。
正因为这样,这一项目被纳入了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蒙娜丽莎公司也代表行业起草了建筑陶瓷薄板产品质量国家标准以及建筑陶瓷薄板施工技术规范国家行业标准。
张旗康说,目前,蒙娜丽莎公司已明确将南海西樵生产基地定位为高附加值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和高档瓷砖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建陶薄板生产基地以及企业总部基地,并将现有中低档传统墙地砖生产线全部战略转移出去。
“不过,目前这一新产品实际上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很好推广普及,下一步计划在本土包括隧道、地铁等政府工程推广,采用创新产品,鼓励本土创新。” 张旗康说。